国际机场协会(ACI)日前发布了今年1月的机场交通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1月全球旅客吞吐量增长了7.1%,这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和区域市场的支持,二者分别增长了7.8%和6.5%。
作为最大的国际旅客市场,欧洲1月旅客增幅达8.3%,亚太地区排名第二,增幅为9%。这两个地区的国内旅客增势同样强劲,其中亚太地区增长了11.2%,欧洲增长了6.6%。
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国际和区域市场增势较为均衡,其国内旅客运输量分别增长了9.7%和7.6%。
中东地区总体运输量增长了8.6个百分点。拥有全球最大区域市场的北美地区增幅只有1.7%。
全球货运市场表现差异不大,亚太和欧洲地区货运增长强劲,增幅达6.8%,推动了全球货运增长。全球货运月度增长率显示,去年第三季度以来的货运跌势已经得到扭转。亚太地区国际货运吞吐量1月增长了9%,国内货运吞吐量增长了12%;欧洲国际货运吞吐量增长了11.4%;拉美地区国内货运吞吐量表现最为抢眼,增幅高达16%;而拥有最大区域市场的北美地区货运吞吐量表现平平,略微下滑了0.8个百分点。
国际机场协会总干事安吉拉•吉登斯(Angela Gittens)日前在伦敦举行的该协会年度机场经济及财务大会上对与会的200多个代表团强调了全球机场运力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运力明显在上升,新兴市场也呈现增长。我们现在同样看到,和经济危机发生前的水平相比,那些成熟的市场也开始实现正增长。虽然所有市场的改善水平参差不齐,全球机场的要务却显而易见--那就是在20年内,全球机场要准备接待两倍于目前旅客的吞吐量。"吉登斯说。
"对于资本密集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20年是一个较短的时间段。要应对增长,需要规划、融资并兴建新的设施。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全球各地的机场正在采取行动--它们和我们的航空公司、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紧密合作,利用先进科技和统一标准简化旅客和货运程序,并强化机场周边活动区域的运营。但如果要接待成倍的进出港旅客,这些显然还不够。"
谈到机场的融资需求,吉登斯指出:"未来发展一定将面临挑战。如今,投资者更为谨慎,融资渠道也趋紧,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各个机场必须在不断增强的企业环境中迎合短期获利的需求。在偿还长期债务的过程中,要关注未来扩张的需要。与此同时,各机场还必须适应航班时刻表及飞行频率的短期调整,还要在开通新航线和推出新服务上参与激烈的竞争。这也是我们呼吁各国民航部门在经济政策和监察方面制定规章政策以增加内在灵活性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的航空商业环境,我们需要制定商业解决方案的能力。在体系内进行合作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夯实行业吸引长期投资的稳定基础。"
国际机场协会亚太区目前有96个会员,代表亚太及中东地区超过475家机场。当中包括了中国46
家机场,所有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一千万的大型机场已经成为了国际机场协会的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