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第二批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试点城市正式启动,广州居民终于可以"无拘束"游玩宝岛了,不再受"团进团出"规则的限制。然而,台湾自由行并非一帆风顺,也将在成长的烦恼和阵痛中发展。
首先是初期相对较高的申请门槛和每天的人数配额限制,将成为短期内自由行业务发展的瓶颈。目前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仍存在如财力证明等的限制。期待在不远的将来,限制越来越少、门槛越来越低。
其次是台湾整体接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当自由行带来大量游客和商机之时,台湾当地酒店、用车、导游等是否充足,景区导览是否到位都是业界需要考虑的问题。台湾地域狭小,如日月潭、阿里山、太鲁阁等著名景点,每日能容纳游客的数量也是固定的,涌入过多的观光客会造成困难,甚至会发生意外。在个人游深化之后,将极大地刺激旅游观光、酒店餐饮、零售商贸、交通等需求。台湾管理部门公共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将在自由行中接受严峻考验。有关方面应未雨绸缪,及早开展需求预测和影响评估,为相关产业提供战略规划建议,提前做好人才培育,以防止旅游市场供求失衡影响台湾的旅游形象。台湾当局应该按照接待大陆游客的最大游客量切实提升硬件、软件的接待能力,提高处理旅游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能力。
第三,大部分游客对当地自由行的信息掌握并不充分。除了日月潭和阿里山,台湾旅游资源丰富,个人游有很多种玩法。如历史文化之旅、夜市美食之旅、婚纱摄影之旅、海滨度假之旅等多种主题旅行方式,游客完全可DIY专属行程。但由于非主流的景点目前在大陆地区极度缺乏有效推广和营销,游客对这些充满趣味的景点和玩法认知度低,这将让赴台自助游的效果大打折扣,及早补上这块短板,应成为有关机构当下的主要工作。
最后需要重点关注两地民众的互融互利。如何在保护当地居民利益的同时,让游客获得最满意的旅游体验,将会是当地主管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历史原因,两岸缺乏沟通由来已久。面对与日俱增的游客人数,加强宣传与沟通是根本之策。可以发挥台湾社会"人情味"浓厚的特点,鼓励当地民众主动与游客沟通,让本地居民在通过旅游产业获益之余,也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温情,促进双方真心拥护、支持个人游政策。
目前,台湾游仍处于"成长期",自由行开放后,业界还需要合作解决不少"成长的烦恼"。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将考验当局和业界的智慧,做好相关应对工作任重而道远。